川西地區中淺水平井鉆井難點與對策
魏殿舉
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鉆井四公司
魏殿舉.川西地區中淺水平井鉆井難點與對策.鉆采工藝,2015,38(2):105—107
摘要:川西地區中淺層水平井屬中曲率長水平段水平井,平均井深2 800 m,水平段長1 000 m左右,施工難度大。針對井眼軌跡控制復雜問題,在造斜段、水平段優選單彎螺桿采用少定多復原則控制軌跡,通過卡準標志層和軌跡預測緩解靶點調整問題。沙溪廟水平井摩阻大,通過控制全角變化率避免軌跡大幅度波動,間斷定向、短起下修整井壁和提高鉆井液潤滑性能是解決摩阻的主要手段。針對高泵壓,通過減少加重鉆桿用量、優選排量成功解決。沙溪廟水平井完井下套管難度大,采用扶正器模擬套管剛性通井、加塑料小球等方法取得較好效果。
關鍵詞:水平井;長水平段;軌跡控制;摩阻;高泵壓
川西氣田井型多為水平井,水平段長為700~1 500 m,按構造主要分為新馬滾動區和新場構造,按目的層主要分為蓬萊鎮水平井和沙溪廟水平井。施工中存在的軌跡復雜、托壓嚴重、摩阻大、泵壓高等技術難點,制約了鉆井提速提效效果。針對技術難點,開展了相關研究,取得一定效果。
一、主要技術難點
1.軌跡控制復雜
(1)軌跡控制難度大。由于MWD測點滯后(一般距井底約18 m左右),實際造斜率隨井斜大小變化明顯等原因,使得工具實際造斜率難以確定。加上設計目的層垂深與實際鉆遇地層情況存在一定差異,這就要求井身剖面在能夠保障中靶的前提下,對垂深誤差在井斜達到60°甚至是85°時能進行一定的調整,增大了井眼軌跡控制難度。
(2)著陸點不確定。蓬萊鎮水平井砂體平面展布非均質性強,A靶點砂體往往比設計提前或滯后,砂體垂厚變化較大,多口井實鉆中多次調整靶點垂深,引起軌跡的不斷調整及控制點的增加,增大軌跡控制難度和摩阻。如什邡101—1H井,設計砂體厚度14 m,實鉆砂體提前1 m,厚度只有到6.2 m,導致原設計位于砂體中部的A靶點要往上調整近2m才能勉強進入砂體,軌跡上翹。中途由于砂體厚薄不均,多次調整控制點,軌跡呈波浪型,導致后期起下鉆困難,來回劃眼達13 d未見效果,最后決定提前完鉆。新繁1—1H井水平段靶點更改3次,水平段垂深波動大,導致后期施工中摩阻增大(10~25 t),接單根困難。
2.井下摩阻大
沙溪廟水平井一般設計為二開結構,表層以下至水平段均為裸眼段,裸眼段長度達2 500 m以上,斜井段與水平段產生較大的摩擦阻力。如新沙21—19H井,水平段起鉆摩阻30~40 t,新沙21—20H井鉆至2 880 m,摩阻達58 t(見圖1)。蓬萊鎮水平井水平段平均長1 100 m左右,多數摩阻平均在15 t左右。洛蓬1—1H井水平段長894 m,直段僅500m,實鉆中盡管軌跡控制平滑,但完鉆摩阻仍達30—40 t。表1為部分井摩阻統計。
3.大斜度井段托壓嚴重
沙溪廟水平井井斜超過30°,蓬萊鎮水平井井斜超過50°后,出現托壓情況。主要由于摩阻大、鉆具結構等原因,鉆壓難以施加至鉆頭位置,滑動鉆進時,很難給鉆頭加壓。特別是沙溪廟水平井,大量時間浪費在活動鉆具上,嚴重時,鉆頭真正接觸井底工作時間不到總時間的一半。自激振蕩式加壓工具在什邡109—1H試驗,除增加泵壓外,改善作用不明顯。隨著水平段長度增加,擺放工具面難度不斷加大,在擺工具面時,前期需要對鉆具進行大幅度的上下活動,有的井出現摩阻較大不能將鉆具放至井底現象,需要采取劃眼至井底,在井底擺放工具面,由于扭矩過大,不能保持恒定,且擺放工具面用時長。
瀏覽全文